大家好,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食物是我们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聊一聊食品安全这个话题。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
然而,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渴望安全健康,然而我们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已经威胁到们饮食方面的安全健康。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岁月里面,美食文化震惊了世界,震撼着我们的味蕾。将这些美食搬上饭桌是味觉的同时,搬上屏幕是视觉的享受。
一幅幅如画的佳肴盛宴,在垂涎欲滴的同时,我们无不心向神往,但我们真的安心让这些美丽的食品进入我们的肠胃吗?
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存在我们身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的话:中国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从大米中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肠中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我们又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食物实现了产品化,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变成了“商人”,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我们身边每天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的新闻,我们不矫情,不对号入座。但是时间长了,听得多了,我们也会恐慌。恐慌我们的每天所吃的食物是否安全,恐慌我们每天所买的东西是否安全。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呢?
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还有技术、法律和管理跟不上,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性居高不下。
愈演愈烈的商业氛围,让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实现了产业化,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
面对纷繁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能改变社会问题,但我们可以学会食品安全知识,捍卫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也不要被很多表象所吓到,应该运用学到在知识理性的认知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知识:
常识性的食品知识我相信大家都了解,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常见的但大家又不是很了解在食品知识。
有机,非转基因,绿色,无公害……这些食品标签都是什么意思?在食品商家天花乱坠的宣传中,有几个名词是频繁出现的。比如,这个是绿色食品,那个是有机食品,这个东西是无公害的,那个东西是非转基因的等。你是否也曾经困惑过,这些标签到底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呢?哪种更健康?
三分钟概括:
无公害食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不会对健康和环境有害;比较便宜。
绿色食品A级:限量使用化学合成药剂;较便宜。
绿色食品AA级:完全不能使用化学合成药剂;较贵。
有机食品:采用有机农业体系,一定是非转基因,不能检测出农药残留;贵。
非转基因:市场上的绝大多数都是;乱标成噱头就贵。
转基因:国家截至目前只批准了五种:番木瓜,大豆,玉米,油菜和甜菜;至今没有对身体有害的案例;便宜。
你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1)有机或非转基因更加营养和健康?答:没这回事。
2)化学药剂残余会不会伤害身体?
答: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不会伤害身体。
3)万一那些不是有机食品的生产厂家不遵守国家规则怎么办?
答:关于健康的争论,很多人会认为,花大价钱买来的绿色、有机食品会比普通食品更加健康。
如果要从营养和健康角度来说,这几种食品之间,其实没有任何差别。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就比普通食品更加有营养,更加健康。
但个人觉得口感上会有些区别,就像我们平时乡下自己种植的应季蔬菜和大棚种植的蔬菜,口感上还是有差别的。
从食品安全角度说,各种添加剂,农药,兽药和化肥的使用,只要遵守法规和限量标准,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只要符合标准的食品,都是安全的。
至于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就已经经过一系列的严格实验,可以保证食用安全性。中国对于转基因食品是相对保守的态度,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已经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会危害健康或者导致疾病。
转基因食品安全这块,基于官方和民间至今还是有很大的争论,所以如果有选择的条件下,我们不建议大家尝试转基因食品。
所以,有机、绿色、非转这些眼花缭乱的名词,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们能提供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安慰罢了。就像我们在自己家里种植的蔬菜水果一样,只是一种放心的程度问题。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我们普通老百姓,去正规的地方,买正规的菜即可。若财力允许,买有机食品也是你的自由选择。
我觉得少抽烟喝酒吸雾霾,多均衡饮食多锻炼,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也许更重要。
二、八种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
1、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饮食卫生,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2、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所以建议用菜碗或者专用打包盒子。
3、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56°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建议用消毒柜的餐具或者开水消毒。
4、抹布清洗不及时:实验显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5、用卫生纸擦拭餐具: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消毒状况并不好,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6、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
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实则反之。须知,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
目前,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可以放心食用,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
7、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
医学实验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
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
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吃,还是扔掉为好。
民以食为先,从我们祖先开始就对食物有着感情和敬意,美好的食物挑动着我们的舌尖,更是我们中国人内心的那根心弦。在高速、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美好的食物能带给我们温情,从容,满足。人们在垂涎,感动,骄傲之余,又会不可抑制的想起食品安全问题。
因为一次次触目惊心的案件被老百姓熟知,是拥抱美食诱惑还是警戒时常爆发的问题食品,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早已不再满足吃饱肚子,无论对品味还是安全都开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当我们越来越习惯用怀疑的眼光去一遍遍审视身边的食物,当公众将”吃什么“的筛选重心转移为”不能吃什么“时,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在消失,几千年饮食文化也正面临颠覆或消亡。
中国人用智慧巧妙的从自然界获取美味,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都得益于我们对上天和食物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深爱的那片土地的眷恋。
如果我们都能将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这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不会如此的层出不穷。究竟是美食还是毒药,除了监管力度的欠缺,本质上离不开道德底线的讨论。
如何才能返璞归真,让食品不再那么复杂,简单一些,让人放心。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向金钱利益追问道德,这成了我们每一个公民不得不面对的疑问。
今晚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陪伴,明天给大家带来《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