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亚老师分享为什么为中国6000万营销人打造一套底层的营销操作系统。

什么才是营销的全貌?

可能到现在你都不知道,我们学营销都是从片面的角度去开始的,有的人从文案开始,认为营销就是文字,只要写好了文案,然后一切都会轻松简单。

如果我们学营销的从公共关系切入的,那么公共关系流派的人可能会认为营销就是做事件,一个事件,两个事件,三个事件,做一系列事件就是营销。

如果我们从品牌营销切入,那么就会认为品牌营销就是营销的全部。就是做好了品牌,别人记住你了,喜欢你了,热爱你了,然后营销就搞定了。

但实际上呢也不对。

那么直复式的营销呢,当然有直复式是营销的人对营销的定义和了解。认为直复式营销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每做一个动作,花一块钱都能够赚三块钱。花5块钱可以赚50块钱,然后这就是营销的全部。营销就是每一次出手都能赚钱。

但实际上营销是什么呢?这三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诠释,都有自己的推测,都从自己的狭隘的了解视野去推测营销是什么。但遗憾的是,这三个都不对。

我们认识任何的事情的时候都有这么一个问题。那我现在给你一个问题,假如说你在攀登喜马拉雅山之前,在你决定从北坡爬还是南坡爬之前,在你决定从任何一个角度爬喜马拉雅山之前,如果你有机会来租一辆直升飞机,然后绕喜马拉雅山能够转上两圈三圈四圈五圈,转上若干圈之后。

这时候你再去爬山。

我问你,你的爬山的策略会不会改变?那么你爬山的路径会不会改变?那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通过直升飞机在喜马拉雅上空盘旋3-5次之后,你对喜马拉雅山整体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更系统的认识,那么接下来你在做局部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更轻松更简单。

你会找到最省力的爬山途径,你会设计最好的爬山的策略。那么学营销也一样,如果你只从一个角度。你只学文案。只学公共关系,只学广告,只学渠道,只学品牌。那么你对营销的认知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所以有没有可能,在我们学习每一个角度,每个狭隘的视野,去进入营销之前。我们对营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对营销有一个全貌的认识,我们对营销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然后我们再学每一个分支,再学每一个独特的角度的时候,都会丰富我们对整体的认识,都会让我们用整体的认识来指导我们做具体的每一个领域的工作。所以这两个呢,就相得益彰。

一个方面,我们每一个具体的工作,狭隘的角度会丰富我们对整体的认识,然后完善甚至升级我们对整体的认识。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对整体的认识,能够指导我们具体的工作,然后让我们具体的工作更有效,更省力。更轻松。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优势。

接下来的问题,克亚老师爬喜马拉雅山,我们可以雇一个直升飞机。那么学营销,如何在我们进入营销的任何一个狭隘的领域之前,先对营销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呢?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和全貌的认知呢?

这就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悟性。要达到这样,在过去我觉得当你没有经验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一点一滴积累营销知识时候,实际上我们头脑中都有一个营销是什么的全貌,只可惜我们在一步一步的总结,一步一步的建构,就相当于这个营销的大厦,我们可能有了一些局部的认知,然后我们就给整体的营销大厦添加了一块砖。然后再积累一些知识,我们又添加了一块砖,所以在我们学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前之后呢,其实,我们把整体的大厦慢慢的建构起来。

也许有时候我们添上了一块砖,发现是错的,然后随着我们在提升我们营销知识的时候,我们会把过去添加的砖再拿下来。

我们正常的学营销,我们只能这么去做。

所以任何一门学科,我们在学的过程中都有一个整体和局部的问题。我们学习只能从局部开始,但我们大脑里永远都在建构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如果我们没有在建构整体和系统。那么我们的学习就是一个机械的一点一点的累计的作用,只有量变,没有质变。

所以所有的学习都是一样,你想想看,如果你学下棋,你开始先学车走直路炮翻山,对不对?然后老将只能在米子里走。你学到这些步骤,然后慢慢的你对整体如何进到别人的战场?如何跟别人开战如何布局?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所以整体认知才是学习最大的进步。

如果你学任何一门科学,如果你的认知值只是片面的,那么你的知识的积累只是局部知识的叠加,而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那么你的整体无法指导你的局部工作,你的局部没有构建你的整体,那么你的学习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所以你们可以思考一下,你们如果你们学习任何的行业,任何的知识,在你们最擅长的领域。你们进步最快的时候一定是局部的知识。催发了催生了对整体认知的建构模型的一个飞跃。

所以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你不会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任何人学的时候。都是从一个部分到另外部分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我们的人生都是这样的,我们的人生,赚钱的速度在某一段也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长很慢,但是突然在一小段时间内,然后飞越很快。

为什么?因为那时候你产生了整体的认知。所以整体的认知开始指导你局部的实践,这是它最重要的。所以有的人说只见树木之间,不见森林。也是对的。真正的高手要见树木,也见森林。但是大部分人呢只从树木开始,而看不到森林。或者对森林的认知是错误的。

所以到了最后学习的阶段呢,如果能像攀登喜马拉雅山一样,如果能够坐上直升飞机,对这个行业,这个领域。有一个向直升飞机居高临下的一个概览,一个整体的认知。

那么可想而知对我们爬山,从任何角度去爬山都会有一个巨大的帮助。然后更重要的是我们爬山的过程中。我们心中总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我们知道我们再从哪个方向去爬,然后我们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整体的目标。

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我今天就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整体的认知。过去建构自己的整体认知是一个很辛苦,然后不断反复不断纠错的一个过程。如果靠你自己去建构,那么你一定是这个慢慢的过程。

你的大脑开始积累局部的知识,然后呢,你的大脑的潜意识再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慢慢慢慢慢慢的你的整体认知形成了。你用整体的认知来进行优化你的局部。一旦你的整体形成了,你往往去优化整体的利益。有时候局部的利益不一定是最大化,但是整体利益最大化。

你知道,一个带有整体和系统思维的人和一个只有局部思维的人是有重大区别的。你会发现:带有整体思维的人,他愿意给予,愿意贡献。为什么他更愿意给予,愿意贡献?

就像下棋一样,一个人如果看只看一步或者两步,另外一个人看到了七步八步九步。对于一个只看到两步的人,就没有先舍后得的概念,因为对他来说只有两步。对一个如果能够看透七步的人,那么先舍后得就非常非常的厉害。

你还记得我们在有一次直播间给大家分享,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是给予的人。这个世界上最失败的人,也是给予的人,但关键是如何给予。所以给予的艺术是最重要的,

所以呢,我跟大家分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如果你树立了整体的认知。然后你才会形成先舍后得的概念,如果你看到的只有一步两步,没有先舍后得这个概念。如果你只看到了一步两步局部,而没有看到七步八步九步的整体。那么你无法让三个东西五个东西同时进行,然后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点,让这五个点彻底的关联起来。

人们就叫撒豆成兵,你无法去做撒豆,然后才能成兵。所以必须形成了系统的思维,才能够从策略上进行一个整体最大化。

所以大家一定要意识到:光是局部的累计是没有用的,必须要上升到整体的配合。

过去我们每一个人大脑都有我们的潜意识其实在帮我们,我们的有意识在学某一门技术。我们的潜意识在形成一个整体的观念。因为我们靠自己的这个局部的认知去形成我们整体的认知,所以我们会犯很多错误。我们看到东西是有限的,是不是?

但是如果有人能够在你进入局部之前给你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你带着这个整体认知去指导你对局部的认知。那么这才是他最大的这个意义。

所以,我们的营销系统,要做的事情就是给你一个整体的认知。我觉得有6000万营销人,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经验,有人做了三年五年的公共关系,有的人做了三年五年的品牌营销,甚至更长时间。有的人只做了三年五年的直复式营销,但是他们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

当然,没有整体的认知,整个策略的配合。就非常非常的有限,然后策略的组合,它的丰富程度就非常非常的有限。

如果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整体的认知,整体的操作系统,我们说全体营销人的操作系统。那么你就会对营销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认知。你不需要自己去不断丰富这个整体的认知。

就像坐直升飞机了解喜马拉雅山之后的认知,对喜马拉雅山的认知一样,有一个对营销的整体认知,然后让你未来的经验,未来的实践不断的丰富这个认知,让这个认知更加的神奇,然后用你的认知去指导你的局部的工作。这就是他最厉害的,最厉害的地方。

所以也是我认为所有营销人最缺的。

为什么克亚老师可以跟任何一个企业老板谈上15分钟,能够找到他最大的机会在哪里。因为克亚老师具有系统和整体的认知,而你如果是学了销售信,你是带着销售信的思维去看他的企业;如果你学到是品牌营销,你是带有品牌营销去看他的企业;如果你学的是单单的直复式营销,你带着直复式的营销的眼睛去看。

我现在想给你一个系统的眼睛,一个全系统的能力去扫描,你可以横着看,你可以竖着看,你可以从上往下看,你可以从下往上看,你可以坐在里面往外看,你可以从外面往里边看。

你可以对他的企业进行无穷多的切割,就像你拿着一个扫描仪,你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扫描他的企业。

所以这就是我们的营销系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希望打造一套这样的营销系统。能够赋予所有的营销人这个最全貌的,最系统的认知模型。首先,它是一个认知模型,这个认知模型呢,让你对营销究竟是什么?第一次,最全面,最全貌的,最系统的一个认知。